糖尿病防治新理念-健康讲座
据估计,目前全球的糖尿病约1.6亿。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有约4000万,糖耐量减退者3000—4000万,而糖尿病患者中95%以上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慢性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综合征,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和相对不足,靶细胞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从而导致心脏、肾及眼神经器官的病变,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拯救糖尿病患者刻不容缓。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主要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4倍,卒中发病率增加2—6倍,外周血管病变危险增加17倍,血管病变的危险在糖尿病的前期就已增加。另一方面,过去无糖尿病史的心梗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发现,1/3为糖尿病,另有1/3为糖耐量异常(IGT),糖尿病与冠心病同等危险。
1、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戒烟。糖尿病患者的戒烟问题必须严肃对待,因为这一危险因
素与糖尿病本身具有叠加效应,糖尿病患者任何时间戒烟都不算晚,当然越早戒烟越好,吸烟本身就是诱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2) 控制血压。积极控制血压可以进一步改善大血管病变,最重要的是使每一个糖尿病人的血压目标都压到<130/80mmHg。
(3)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作用。有试验结果说明: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同样获得预防效果,甚至结果更好,所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目标是使LDL—C<2.5mmol/L。
近年来发现,他汀类具有降脂以外的作用,所有他汀类试验结果均证明,他汀类药物能使hscRP降低15%—20%,阿托伐他汀可使LDL—C正常的冠心病患者hscRP降低40——50%,因此在糖尿病这样血管炎症明显的群体,早用他汀类药物具有特殊的一级预防意义,可首选抗感染作用最强的阿托伐他汀。
(4)强化生活方式。强化生活方式,减少脂肪摄入,每天坚持运动30min以上,可使超重与肥胖者体重减轻7%,使Ⅱ型糖尿病患者风险下降58%,说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后能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血管炎症,糖尿病患者作为一种血栓前状态,每天应用低于100mg的阿司匹林,亦有助于大血管病变的预防。
2、Ⅱ型糖尿病控制的新理念。
保存β细胞,早期使用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在内的联合治疗可以作为Ⅱ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治疗策略。研究提示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不仅能持续降糖而且高敏C及血蛋白(hscRP)下降,较单用任何一种药物和其他降糖药者效果更明显,说明两种药物合用抗感染作用较强。
3、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新概念。
随着新的更符合生理作用的胰岛素类似药物的出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并不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达标研究显示:即是用来得时100IU/天以上达24周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反而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增加了86%,胰岛素降糖以外的效应,胰岛素抗感染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十分明显,心梗患者应用胰岛素滴注可使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
胰岛素开始治疗的时机:目前以为,当已用2种最大剂量的口服降糖药HbAIC在7.1%—8.4%,可考虑加第3种降糖药或基础胰岛素,如HbAIC≥8.5%则直接加用基础胰岛素。
HbAIC水平可预测冠心病,HbAIC<6%时,冠心病(CHD)风险最低;HbAIC在6%—7.9%,为中等风险,如HbAIC≥7.9%,CHD发病风险明显增加,有研究显示:只有当HbAIC<5%无论是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所有死因的发生都最低,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要想将HbAIC降至如此之低。目前提出对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较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解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同时由于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而使胰岛得到一定的“休息”,受抑制的胰岛功能可以得到恢复。
最新研究表现:对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首先短期(1—3个月)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单纯依靠饮食治疗和运动就可以维持血糖基本正常,最长者可以长达5年而不需用药。有专家指出,尤其对必须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更重要,胰岛素治疗的益处远远大于其弊处。
上一条: 这么多年都吃错了?补钙有8大注意事项
下一条: 高血压病人服药八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