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上不了学 —— 了解童年情绪障碍
被新冠肺炎疫情耽误的暑假终于结束了,父母们日夜期盼的开学季终于来临了,金秋九月本是“神兽归笼”的季节,可是在医院心理科的诊室却时常上演下面的场景,孩子死活送不进学校,让父母焦急万分、不知所措……
小华,今年9岁,在心理咨询室里什么话也不说,父母言语间透漏出对儿子的失望、不解、无奈,因为每次说起上学,小华就死活不去;去年有一天晨起要去学校时,他死活不去,还经常说肚子疼、哭闹,不得不请假在家休息,父母请老师来家里做工作,同学们来家里叫,都无济于事。但是,在家里时,小华虽然不似以前活泼,却从未说过肚子疼,有时还会主动看看书、写作业。
对此,父母很无奈,无法理解儿子的想法和行为,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早日能去正常上学。
麦子,今年15岁,开学要上高二了,之前因为抑郁状态导致失眠,食欲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困难而休学,经过半年多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现在情绪稳定,吃饭睡眠均有改善。但她一想到上学的事儿,就很焦虑和烦躁,跟父母经常因此事争执,父母认为好了就要去上学,麦子就想独自在一个没人的地方呆着学习……快开学了,父母有一天催她上网课,她默默哭了好久,一次服用了一周的药物,昏昏沉沉下给心理医生求助,再一次被父母带来就医……
小琪今年10岁,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他和爷爷奶奶在家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他总是说自己害怕,怕黑、怕鬼、怕家里的储物间,怕独自在一个地方呆,甚至怕独自去厕所,最严重时因为不敢独自去学校厕所,而出现了尿失禁。经过半年多的心理治疗,这些情形才逐渐好转。
他们到底是怎么了?为何会反复来心理科就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童年情绪障碍症。
童年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根据中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受抑郁困扰的青少年高达24.6%,如果再加上儿童期的孩子,这个数字会更大,今天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不仅发病率高,也存在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很大影响。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三方面:
情感方面:患儿表现为情绪低落,体会不到愉快感,悲伤,容易发脾气。对玩不感兴趣,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会出现自残、自杀观念或行为。学龄期的儿童可以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比如“心情不好”、“玩什么都没意思”……幼儿或学龄初期的孩子有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心情,可能会表现为经常哭泣、对刺激反应缓慢、行动缓慢、睡眠差、食欲下降。
行为方面:患儿可以表现出外化性行为问题,如上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变得不听话、反抗、不好管教、在学校不守纪律、跟同伴关系不良,甚至会出现打架、逃学等违纪行为;患儿也可以表现出内化性行为问题,如变得孤独、退缩、不爱说话和社交,不与同伴玩耍等。
躯体方面:年龄越小的患儿躯体症状越多,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或增加、头痛、头晕、腹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有的孩子还会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相符合的恐惧,甚至尿床。
上文的小华和麦子都是因为深受抑郁症困扰来诊的孩子。家长通常很难接受孩子患上抑郁症。经常会有家长反问“我家孩子没有自杀,这肯定不是抑郁吧?”“孩子现在青春期,所以脾气大,怎么会是抑郁症呢?”……
抑郁症的孩子表现真的是千差万别,了解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我们就会理解像小华这样年龄相对较小的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还不够清晰和准确,会经常表现出肚子疼、头疼、心慌等身体不舒服。也有很多孩子表面上看起来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也能正常跟同学交流,也可以坚持上课,但内心却非常痛苦、压抑,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会选择就诊。也正因为如此,孩子的病情很容易被周围人忽视,从而延误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给孩子带来更多影响。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为何抑郁症会找上花季少年和儿童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孩子太脆弱、抗压能力太差或者缺乏历练吗?这是对儿童抑郁症的一大误解!
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父母,其子女出现抑郁的概率会更高,特别是在儿童期和成年早期。因此,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的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会更大。
环境因素也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在抑郁症的起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孩子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受到父母的言语暴力、或者与兄弟姐妹关系不良等,都可能导致抑郁症发生的概率增加。社会环境也是孩子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着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困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许多农村城镇父母外出工作,把孩子很小就寄宿在学校,或者由祖父母抚养,缺少情感培育和交流,没有恰当的情绪、压力管理和应对挫折教育,日积月累,孩子会陷入无助、无能、无价值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所以儿童抑郁症的发生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并不是某种独立因素导致。
当发现孩子出现了抑郁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不能讳医忌药,可以请专业人士为孩子做全面的评估。专业人士会与孩子及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及关系密切的人面谈,以全面了解孩子的临床症状、家庭结构及功能,有无重要生活事件作为诱因等。
其次,家长可以尝试改变养育方式,对孩子做到多听、多做、少说。家长要认识到儿童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多耐心听孩子的述说,看到孩子的痛苦,接纳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表达不良情绪。多做有利于缓解孩子压力和痛苦的事情,比如多陪伴孩子,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适当降低孩子的学习压力和目标,不能把上学作为病情恢复的唯一标准。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鼓励和保证,少说斥责和批评的话。
最后,家长需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孩子生病,父母都焦急万分,有时会比孩子更不安。父母之间确保良好的互动,家庭成员之间多关爱,创建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面对孩子生病保持耐心和冷静。
童年情绪障碍都不是突然无缘由的发生,而是“蓄谋已久”,所以治疗都不是立竿见影!当儿童抑郁症来袭,孩子遭受着巨大痛苦,家长心力交瘁,老师也担心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医生需要调整多种治疗方案,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但儿童抑郁症并不可怕,现在有很多对抗它的方法,当发现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的表现,请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尽快向专业医生求助!在孩子、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努力下,定会寻找到适合孩子的干预方法。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抑郁症终会消退,孩子终会健康快乐成长!
焦虑抑郁并不可怕,灵宝三院心身医学科竭诚为您分忧!
灵宝市心理援助热线:0398-88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