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传承·躬行 ——记2021年灵宝市百名“好医生”李晶晶
“如果说其他医学学科是拯救生命的学科,那么康复医学则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学科,不管患者遇到了什么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灵宝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晶晶经常介绍康复医学科的话。
李晶晶,河南省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灵宝市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如今康复医学科主任,虽然身份几经变化,但她对康复医学的喜欢与热爱,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守护不曾改变。一位脑出血患者,出现严重倾斜综合征,无法坐立,家属丧失信心,要放弃治疗,她积极调整治疗方案,鼓励患者逐渐树起希望,最终使患者能独立行走出院。在康复医学这条道路上,李晶晶正用自己的热爱与坚持,改变、帮助着患者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再次给予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希望。
在工作时间,李晶晶大多比较忙碌,但面对抑或“老朋友”、抑或是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患者,她从来没有拒绝过,总是笑脸相迎、用心接诊。因为她知道,这些远道而来的病人专门进城看一次病不容易,自己晚会下班,就有可能少让他们再多跑一趟。中午十二点多、下午七八点钟下班那是正常现象。
在下班时间,有很多老年患者,记忆力不好,尽管每次接诊告别时已经千叮咛万嘱咐地交代了服药的方法和剂量,并且主动将服用的药物名称、剂量、方法写在卡片上,让患者带回家,但因为年龄或疾病的原因,有的患者回家后又打来电话询问。这些年来她的手机对所有患者公开,不论何时,只要有患者打电话,总是耐心解答。一位高龄患者,因脑出血后导致肢体活动不便,本人又偏胖,每次来就诊都是家属从三轮车上背上背下,十分辛苦,得知情况后,她主动到患者的车前给其诊查、开药,并把电话号码留给她,告诉患者,不管何时,只要不适都可以打电话给她。对于康复、慢病患者,治疗周期比较长的,她主动建立患者档案,定期回访,指导患者在家训练,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康复疗效。
李晶晶主任一直在学习和进步着。大学毕业分配到三院以来,她从未停歇学习的脚步,多次前往河南中医药学院一附院、跟随河南省名老中医、教授,灵宝市名老中医等名师学习。跟师期间,她白天跟老师出门诊,晚上整理学习笔记、总结老师经验,书写跟师学习笔记,总结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在注重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同时,李晶晶还把学到的新技术、新知识在工作中传承、运用、推广,如“球囊吞咽扩张术”、“肌效贴”“8字绷带”、“穴位注射”、“中医外治法”等,不断提升着康复患者的有效治愈率。
李晶晶主任坚守中医未治先防的理念,每天面对众多患者更让她体会到发挥中医特色、回归医学本真的要义所在。在中医治疗这块阵地上,多年来她汲取多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方面掌握了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积极学习和掌握了脑血管病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在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谓中西医结合的后起之秀。


这些年,康复医学科从弱到强不断壮大,发展成三院重点专科,李晶晶主任为此付出艰辛努力。康复医学科采用标准的康复治疗模式,对每位患者实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为患者提供早期规范,精准的康复治疗。目前,已开展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疾病、骨折、关节置换术后、手外伤、运动创伤、慢性疼痛及肢残儿童矫形术后康复等疾病的康复。
李晶晶作为一名中医大夫,不像西医那样立竿见影、刀到病除,但恰恰像每次给患者开的 “小中药“一样,温润、恬静、绵延、长久、固本清源,这也正如她的性格本真。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李晶晶的追求和梦想,就是做一个有温度的医者。
“普同壹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大医精诚》中的一句话,也是李晶晶最喜欢的一句话。秉承“普同壹等”的精神,为广大患者提供着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大众,这样的信念让她不断努力着、践行着。